从全球来看,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不同,甲烷排放属于无组织排放,泄漏浓度低,波动大,持久性强,回收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甲烷的检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中国甲烷排放源中,能源活动占大多数,多种因素决定了中国甲烷减排不易。
中美发表了《20世纪20年代加强气候行动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将重点讨论甲烷测量和减排问题。中国表示将制定一项全面的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力争在21世纪20年代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那么如何减少甲烷的排放呢?
1、垃圾填埋场是甲烷排放的主要人为来源之一,因此控制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具有很大的潜力。基于整个生命周期,美国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量为每吨生活垃圾17kg。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规划目标,每年需减少甲烷排放153万吨,相当于按甲烷转化率计算,每年减少填埋或改造填埋气发电规模9000万吨。中国填埋和废物处置甲烷排放量为1130万吨,为全球最高,占全球填埋和废物处置甲烷排放总量的17%。为实现甲烷减排目标,全国将减少卫生填埋量5429万吨/年。如果全部卫生填埋改为垃圾焚烧发电,按照58公斤/吨卫生填埋的甲烷排放量,我国将增加15万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能力需求。
2、水库和河流沉积物的厌氧发酵也是主要的人为甲烷排放源之一。水中藻类引起的富营养化也促进了水库甲烷排放量的进一步增加。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要求,各国在向公约提交的报告中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情况。IPCC的新统计方法将敦促各国报告水库和河流的甲烷排放量以及相关的减排措施。水库和河流甲烷排放的底泥疏浚和藻类控制将成为各国甲烷减排的重点之一。假设我国水库年均甲烷排放系数为220.95 kg甲烷/ha。2020年底,全国水库总蓄水量为4359亿立方米。假设平均水深50米,每年甲烷排放量约为19.26万吨。《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底我国地表水资源量为30.4亿立方米,是水库蓄水量的7倍。考虑到天然水体的藻类营养程度和沉积物水平高于人工水库,我国湖泊的甲烷排放量是水库的十几倍,存在湖泊沉积物清理和藻类控制的潜在需求。